五月的槐花在北京街巷飘香,裹挟着2000里外的西北豪情,在石景山区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热烈碰撞。
5月1日,“卫”来“京”喜——青春漠漠搭·现在就出发2025年宁夏(中卫)招商推介展销活动启幕。驼铃声里的非遗绝技、黄沙淬炼的风味美食、塞上江南的壮美画卷,在这条千年商道上交织成绚丽的烟火,瞬间点燃京城游客的热情。吆喝声、欢笑声与非遗鼓乐此起彼伏,人群如潮水般将古街的每个角落都填满活力。
漫步青砖灰瓦间,承恩寺的碉楼古朴雄浑,法海寺的明代壁画恍若“北京敦煌”,诉说着模式口作为千年商衢的辉煌过往。如今,这座历史文化保护区已蜕变为融合古今的文旅地标,博物馆、咖啡馆与特色民宿错落分布,“15景、30院、百余铺”的沉浸式消费场景,恰如天然的展销长廊。而中卫带来的四大主题展区,恰似散落在古道上的璀璨明珠——非遗文创的匠心、旅游推介的热情、农特产品的醇厚、特色美食的鲜香,与街区古韵碰撞出令人惊艳的火花。
非遗文创展区内,黄河古瓷釉色流转,滩羊地毯编织着塞上故事,而最引人驻足的,是中卫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沙石画代表性传承人刘鹏的工作台。他指尖轻捻黄河岸边的细沙,寥寥数笔,大漠孤烟、长河落日的雄浑画卷便跃然眼前。围观游客纷纷举起手机,惊叹声此起彼伏。
“这些都是家乡的馈赠。”刘鹏专注创作,言语间满是自豪,“希望北京的朋友能透过它们,看见中卫的壮美。”婉转动听的“中卫道情”穿透街巷,让古老非遗在现代光影中重焕生机。
现场对沙坡头、高庙等本地景点,星星酒店、黄河宿集等特色民宿,以及“青春漠漠搭”沙漠营地文化旅游季等进行了集中推介。“原来沙漠还能这么玩!住星星酒店、看沙漠篝火,这趟必须安排!”北京市民张女士攥着刚刚中奖的星星酒店免费住宿一晚奖券,兴奋地与同伴规划行程。
循着香气,非遗美食区早已排起长队。四辆餐车热气蒸腾,沙坡头扁豆子面咕嘟冒泡,中宁蒿子面柔韧弹牙,海原碗蒸羊羔肉酥烂脱骨。
游客李先生捧着羊肉大快朵颐,连连赞叹:“这鲜香劲儿,太地道了!”摊主们一边颠勺掌火,一边热情吆喝,烟火缭绕中,白发老人、年轻情侣、孩童们捧着碗碟,用味蕾丈量着西北的广袤与深情。
农特产品区的木质花车上,中宁枸杞红若玛瑙,沙坡头旱苹果果香扑鼻。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枸杞原浆制作、枸杞糕烘焙。新奇的吃法、醇厚的风味,引得游客们纷纷下单:“带回去给亲友尝尝,宁夏好东西果然名不虚传!”
活动当天,四组重磅项目签约仪式将现场气氛推向顶点。从2万入境游客输送协议,到老年文化成果展示合作;从万人专列输送计划,到农特产品销售订单,每一份合约都镌刻着京宁两地的深度合作。
“这不仅是展销,更是让中卫的‘诗和远方’走进北京人心里。”中卫市文化和旅游体育广电局副局长马姗丹难掩激动,“依托‘京宁合作’平台,我们期待更多双向奔赴。”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负责人也感慨:“地域文化在此交融,为街区注入全新活力,这样的合作,我们盼了许久!”
本次活动由自治区政协指导,中共中卫市委、中卫市人民政府主办,将从5月1日持续至5日。五天时间里,模式口见证了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对话。当大漠驼铃与京城古韵共鸣,当非遗匠心碰撞现代创意,这场“卫”来“京”喜的展销活动,不仅架起了两地文旅互推、资源共享的桥梁,更书写了跨区域合作发展的崭新篇章。